但是在前段時間有一個銀行的員工就發表了他的困惑,他不知道為什么大多數的儲戶喜歡把錢存定期,而不愿意去購買那些收益相對更高的理財。事實上這背后也是有很深層次的原因,經過我們的分析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
而且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宣傳的時候說收益率比較高,但是真的當儲戶把錢投進去以后,就會發現這款產品還有募集期,在這個期間之內并不會計算利息,而停止了投資以后還會有理財資金到賬期,在這個期間儲戶也是收不到利息的。所以事實上銀行里面的理財產品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高的收益率,相反還會有更大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家也更愿意把錢存在定期里面了。
從去年開始的時候,我國央行就已經發布了相關的規定,如果投資者投資了銀行的理財產品,但是發生了虧損的話,銀行就不會再進行兜底。也就是說儲戶很有可能會自己承擔投資失敗的損失,有的儲戶是屬于喜歡穩健型投資的,所以他們就只能夠把放在理財里面的錢拿出來,存在銀行里面,當定期收取著穩定的收益。
經過我們今天文章的分析,大家應該就知道了為什么向儲戶推薦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的時候,儲戶往往會拒絕而選擇收益更低的銀行定期存款。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在銀行里面存定期手續比較少,門檻比較低,另外很多儲戶對于理財產品不熟悉,自然更愿意把錢投在自己熟悉的定期里面。
最后一個原因就是雖然說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比較高,其實也會有水分,而且風險也很高,稍微操作不當就可能會虧本,對于穩健型的投資人群來說自然就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