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銀國際發表研報指,中國人民銀行官方儲備資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以美元計值的外匯儲備規模為30988億美元,環比2月上升86億美元,已連續第五個月實現正增長。該行認為本輪的持續增長對經濟筑底復蘇的趨勢有穩定作用。盡管存在眾多不確定性因素,但3月份全球債券收益率的下行趨勢對中國外匯儲備的連續增長有支撐作用。金融資產價格上漲和匯率折算等因素綜合作用,使得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
研報指出,3月末中國黃金儲備為6062萬盎司,環比增加36萬盎司,連續四個月實現正增長,顯示了近期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正在凸顯,繼而加大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的可能性。時隔兩年的新一輪黃金增持,總體有利于中國金融市場保持穩定。從外商直接投資變化來看,總投資累計同比增速自2017年起穩步回升,而其中制造業的外商直接投資表現高于整體。
同時,由于美元指數今年來小幅上漲,本輪外匯儲備的增長多數受益于投資收益和資產價格回升等因素。同時,央行已基本退出了對匯率市場的干涉,市場驅動對匯率的影響增大。展望未來,由于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美聯儲將在2019年停止縮表并暫停加息,美元走弱助推人民幣走強。另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不斷吸引外資通過互聯互通、QFII等渠道流入中國,一定程度上補給了外匯儲備。該行認為,隨著人民幣匯率走強,跨境資本流通情況改善,外匯儲備將維持穩定。
此外,最近一年以來,其與上證市場的相關性顯著增強,維持高度正相關。近一個月來,股市呈震蕩調整的狀態,而匯率亦同步在6.7左右波動。受中國貿易爭端相關談判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與上證綜指已連續七周同漲同跌。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股市和匯率兩大市場都反映了經濟的基本面。股票一直以來都被稱為經濟的「晴雨表」,而匯率作為反映貨幣之間比價關系的一種相對價格,隨著人民幣日趨市場化,經濟基本面將成為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