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八閩目前最受藏家歡迎的當代藝術(shù)家,陳初良老師可謂當仁不讓的領(lǐng)軍人物。他那或筆墨酣暢、或精工細描的山水、人物、花鳥讓許多藏家關(guān)注,深得書畫愛好者青睞。
陳初良生于閩候西集的一個耕讀世家,先祖為明代名門望族,曾有九條金帶、世進士第之譽,后于清朝舉族歸隱故鄉(xiāng),耕讀傳家。他幼年即由崇尚詩禮的祖輩傳授、教誨四書五經(jīng),喜讀孔孟老莊。而家族中雕梁畫棟的古老建筑群,則是他對繪畫藝術(shù)最初的啟蒙并植下了對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的終身追索的種子。
勾斫山水沿傳統(tǒng) 情懷書詩辟新路
中國繪畫史上的山水一宗,自魏晉萌發(fā),經(jīng)隋唐進入發(fā)展階段,尤其是吳道子、李思訓之后,出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山水畫風格。五代至北宋的荊浩、范寬也正是這一體系的承繼者,他們與南宋的馬遠、夏圭等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國山水畫的中典格局。陳初良先生學養(yǎng)深厚,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有全面、系統(tǒng)的傳承與研究,由探索、臨摹古畫入手,循序漸進,筆耕不綴,其涉獵的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彰顯了他對中國書畫有著全面性的筆墨掌控。
陸羽品茶圖(68cm*68cm)
陳初良先生的山水畫恰是沿著中典格局的傳統(tǒng)展開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筆墨風格。《米元章拜石圖》、《東山高逸》、《松林隱釣》、《秋林逸致》、《登山臨水》等代表作品,大多具有南宋馬遠、夏圭的面貌,而其所運用的大小斧劈皴兼勾斫之法,更明顯的帶有鮮明的“北宋”色彩。既有繁復周到的畫法,也有刪繁就簡的嘗試,偶爾巧妙地穿插著人物,使山水人物交融而不顯空泛,山水組合形式多樣,琳瑯滿目,妙筆生花。這也是陳初良先生多年來一直堅持和不斷完善的具有個性的風格面貌。
受雨石膚響(68cm*68cm)
陳初良先生他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書畫相映成趣”的境界,其書法繼承“二王”一脈,于秦漢篆隸,亦下苦工,題款書法蒼勁有典,繞具古風,使其題畫詩別具風格,機杼疊出,文采斐然。如《云山瀑布圖》題:憐君昔日在源頭,一落千尋鬧不休,意念憑誰說是真,藝壇創(chuàng)意不無因,到得前溪無一語,出山應悔脫清流”;如《仿古山水》題:“丹青越老越新奇,幸喜當年訓有規(guī),最是參知王李法,天全吾道早為癡”;如《戲擬米家山水》題:“撥濕云巒淡有無,衍流真氣漫方壺,少時愛看山中雨,悟得元暉墨戲圖”;如《與友人論畫》題:“揚鑣分道且孤行,異彩紛呈辯莫明,不入宋元堂奧里,如何大膽論丹青”。先生崇尚古風,曾自謂:“半生領(lǐng)得煙霞意,不薄時流愛古風。筆底癡情尤未盡,題詩題在野叢中。”半生領(lǐng)得煙霞意,就是對山水古風有了自己的感悟。但他又不拘泥于古法,主張再造新境,在品味傳統(tǒng)的筆墨三味中融入自己的個人情懷。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正是他孜孜以求的。
香雪高逸(68cm*68cm)
雲(yún)山無書意(68cm*68cm)
陳初良先生的繪畫作品具有情馳神縱,超逸優(yōu)游的境界。他就繪畫的內(nèi)容而言,他打通了山水、人物、花鳥等門類的界限,只要面對自然,便能“臨事制宜,從意適便”,信手拈來,皆得理法。先生是我看到的為數(shù)不多的真正奮畫不綴的人,他出門總是背著一個可以裝下大速寫本的包,走到哪畫到哪,從婀娜的少女、無邪的兒童,到動物園的珍禽猛獸,從大自然的花鳥魚蟲,到時鮮的蔬果世間萬物,皆可入他的速寫本。多年來啊,不管是旅途遠行,還是朋友往來,繁雜喧囂,絲毫不會影響到他的平靜心態(tài),他可以不受干擾,靜坐一隅,凝神寫生。只見他下筆迅急穩(wěn)健,線條酣暢淋漓,柔中帶剛,風情萬種。所到之處,人來車往,風景名勝,奇山異石都盡收速寫本中。眼界的開闊,必然帶來作品的境界開闊。
? 雪溪情韻(180cm*96cm)
扎根歷史續(xù)文脈 融會貫通立新風
陳初良先生的繪畫扎根傳統(tǒng),扎根民族,而他本身所具有的學識、修養(yǎng)、氣質(zhì)、品位,都透過一幅幅詩意的畫面顯露出來。中國畫筆墨中所包含的豐富信息同樣需要有學養(yǎng)的藝術(shù)家去了解和掌握。先生深諳個中三昧,他畫中的山水或疊嶂崇巒,而不覺其滯重;或遙吟荒沚,而不覺其寥簡。其構(gòu)圖風格、筆墨運用無不帶著深深的宋元傳統(tǒng)情懷。
陳初良先生畫的山水大多渾厚蒼秀,其間溪澗回環(huán),路橋相銜,主次分明,龍脈連綿,加上其別具一格的叢樹,疏密濃淡,參差穿插,有極具天然之致,不啻是山水勝景,頗具歷史的意境。
? 云林論道
68cm*68cm
陳初良先生畫的的人物、花鳥畫亦獨具特色。先生早年從游于閩中畫壇名宿陳子奮,以臨摹名家名作植基,遠挹宋元芳潤,尤以元季大家為楷式,轉(zhuǎn)益多師,所作人物承顧愷之、吳道子、李公麟、陳洪綬、任伯年,諸圣妙緒,融匯貫通,其線條有圓勁,有方折,剛?cè)嵯酀瑓菐М旓L,曹衣出水,信筆勾勒,超凡脫俗。花鳥舉凡春卉秋葩,沅芷湘蘭,汀蓼石竹,間綴一二喧蜂蛺蝶,又復栩栩如生,入妙造微。
陳初良繪畫的成功之處在于把傳統(tǒng)中國畫的程式與當代文人情懷融為一體,從而營建自己的程式。他擷取自然山水中的一個局部來抒發(fā)情懷,這種抒發(fā)是詩性的,是有跡可循的。他以自己的實踐豐富和延續(xù)著傳統(tǒng)中國畫的文脈,讓人們看到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具有歷史文化沉淀的從容氣度,以及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博雅風范。
陳初良,1944年出生于福州閩侯,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福州畫院專職畫師。
陳初良從藝五十多年來,作品多次參加文化部、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辦的大型展覽和國際大展并獲獎;入選《全國名家書畫集》、《中國名畫家珍品選》等;代表作有《海岳雄峙》入選第八屆全國展,《花草美人秋》入選當代中國山水畫邀請展并入選《當代中國山水畫集》,《郁郁鄉(xiāng)情》獲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優(yōu)秀獎,《閩山拱秀》入選澳門回歸畫展;出版有大型畫冊《陳初良畫集》、《四季古詩》畫冊、《陳初良線描集》、《陳初良藝術(shù)研究》等個人專著。